正文卷 第395章 开始吧!认亲现场
话说,这大唐皇帝李世民表奏上苍,欲要败佛囚经。
时有大臣一人出列柬道:“启禀陛下。微臣萧瑀有话上奏!”
李世民斜目看去,原来是这平日痴迷佛法,时常推崇佛事,几欲跪舔西方的萧瑀出列。那是心中十分不喜,当下微微皱眉道:“萧爱卿有何话要说?”
萧瑀道:“陛下。佛法虽有不足,却非一无是处!其亦能劝人向善,心无贪念,遏制恶念。不为得失而恼,不为是非而辩。能谦卑礼佛,亦能守礼持法,能放下仇怨,方知足常乐。此思想让人们安之若命,此有利于国家安定!陛下何故废而另起新教?何况!佛者,乃圣贤也。岂能随意废除?还望陛下收回成命!重其佛,兴其教,教化国民,方使国祚长久!”
萧瑀说完,又有一大臣出列。李世民看去,原来是太史丞传奕。
傅奕道:“陛下。正如萧大人所言。我国民个个不争不抢,不辩不论。天灾人祸不知自救,人人拜佛祈求保佑。农时不思耕种,闹匪不思反抗,人人念经祈求慈悲。敌蔻来犯之时,是不是我边关军民放下武器,个个敲响木鱼口曰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苦海无边回头是岸’。那些来犯之敌,就会大发慈悲不再烧杀掠夺,当下刀枪各自回家呢?何况,佛教视男女交合人伦大事为戒!若人人遵守此戒,百年之后还有人乎?再则,我大唐自古重视忠孝,若人人信佛,而佛无君无父,无家无国,又何来什么忠孝?不过成了笑话尔!”
傅奕说完,又有张道源、张世衡二人出列。这二人刚开口讲述西方之佛不可废!
李世民突然龙颜震怒:“西方之法祸国殃民。朕意已决败佛囚经!再有妖言惑众维护伪佛者——断其臂,逐出国!”
众皆不敢再言!
随即,水陆大会开讲——
次日,李世民询问左右:“法会开讲一日,可有出类拔萃者?”
左右答:“回禀陛下。昨日法会至晚方休,我大唐各地大师各有开讲。其中有两位高僧与众不同。出言更是惊起四坐。”
“哦?是何处来的两位高僧?”
左右道:“一为幽州阳台山金仙寺,法名玄奘者。其所讲之法标新立异,重视人伦,劝人好学。强调国事家事天下事,皆乃佛事。推崇安家报国,大讲除魔卫道。”
李世民乐成其见,频频点头。
“还有一僧,何处而来?”
左右道:“二为润州金山泽心寺僧人。说来也是巧了!这僧人法号亦如玄奘,叫做一个玄弉法师。其熟读三藏,理解品读却是不同。每每说法叫人无法反驳。”
李世民大喜:“快,快传高僧大德,朕要亲自与他们会谈。”
不多时,两位高僧到来。
唐王笑道:“听人起得道高僧,朕以为定是年事已高,耆耄老者。没曾想居然是两个弱冠年华,青年俊杰!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,我辈登临正少年啊!哈哈哈!”
李世民笑罢:“不知二位法师,各自师出何人,仙山何处啊?”
左首黑衣僧人道:“贫僧阳台山金仙寺,法明禅师弟子。法名玄奘。”
右首白衣僧人道:“贫僧金山泽心寺,法空长老弟子。法名玄弉。”
李世民道:“哦?二位小法师虽不是同出一山,却是法名雷同。若是朕未曾记错,更是寺院亦是同名才是!”
玄奘道:“陛下没有记错!金仙寺亦称金山寺。”
玄弉亦道:“泽心寺坐落金山,确实也叫金山寺院。”
李世民来了兴趣:“不知俗家姓氏?总不可能依旧雷同吧?”
玄奘道:“贫僧俗家姓陈,耳东陈。”
玄弉道:“贫僧亦姓耳东陈。”
唐王又问:“可知尊父母何人?”
玄奘道:“贫僧自幼跟随家师。听师父说,我是他在彭蠡湖里捡来的。倒是襁褓中有一封血书,道明了贫僧家世。”
李世民道:“家世何方?”
玄奘道:“上书。贫僧父亲,海州武子陈禈。母亲丞相之女殷温娇。”
李世民惊讶,呼来左右问询。
左右道:“殷丞相久病不愈,并未来朝。”
李世民暂且压下疑惑。此事暂且不提!
那玄弉作答道:“贫僧亦是家师打从河边捡的。不过是在那颍、淮交汇之处!至于家世?”
此时,皇帝临时下榻的化生寺外吵吵嚷嚷。
李世民问,左右答曰:“回陛下,寺外来了一个疯妇,硬要闯进寺门,说是这寺里有她失散多年的孩子。寺僧怕她冲撞了陛下,故而将其拦在门外。可这妇人彪悍,依旧不肯罢休,这才惊扰了陛下,还请陛下降罪!”
李世民道:“一个寻子妇人,朕岂会怪罪?尔等好生安抚,打发她离去就是。”
左右去不多时又回来禀报道:“陛下,那妇人说她亲眼看着失散多年的孩子,就在刚刚进了寺院。我等好言安抚,可她就是不听,非得看了孩子才肯罢休!”
李世民道:“哦?她真是亲眼所见?”
左右道:“她说,她看见疑是她孩子的青年和尚,与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和尚一起进了寺来。可这寺里和尚众多,她却又说都不是。这……”
唐王道:“寺里和尚不是。那朕眼前这二人呢?”
左右道:“不能吧!二位高僧虽是年龄相符,可这一个幽州,一个润州,天差地别,毫无瓜葛啊?”
李世民道:“见上一见有又何妨?你去带那妇人进来。朕亲自问她一问。”
左右应声而去,不多时引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妇人进来。
李世民道:“那妇人,你是何方人氏,姓氏名谁?为何女子分离?所找之子又有何特征?”
那妇人纳头拜倒:“民妇温娇,本是海州学子,当今江州知府陈袆之妻。民妇家中遭匪,故而出门寻找赴京赶考的丈夫。只可恨那陈袆抛妻弃子,不认我这丫鬟出生的糟糠,做了殷府女婿。当了知府之后,更是六亲不认!余那颍州境内,将民妇所生幼子抛于颍水之中。民妇胆怯不敢声张。可那恶贼依旧不肯放过民妇,最后追杀民妇于彭蠡湖畔。民妇不得已逃湖,这才苟且捡回一条性命。”
李世民不可置信道:“你所说之人,是那江州知府陈袆陈光蕊?”
温氏道:“正是此贼!”
“可曾报官?”
“官府不受,民妇无处申冤!若非今日撞见小和尚,发现他耳后胎记……民妇一时惊喜若狂,失去理智……不然不敢惊扰圣驾!”